公司被强制执行,可以拘留公司法人吗?
作者:诚立会计 | 发布时间:2024-12-18
公司被判决承担责任,未主动履行的情况下被申请强制执行,成为被执行人。此时,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会被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法定代表人的性质
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律或法人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公司法定代表人是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
二、公司作为被执行人时,法定代表人有何影响?
在执行阶段,当公司对外不履行义务时,申请人为了能够实现快速回款,通常会向人民法院申请对公司及法定代表人采取相关执行措施。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可能会被采取以下限制措施:
1.限制高消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不得实施高消费行为。
由此可知,当公司作为被执行人时,公司不履行义务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会被法院采取限高措施。
2.传唤、拘传
根据法律规定,为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和履行义务的能力,可以传唤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到人民法院接受调查询问。对必须接受调查询问的被执行人、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经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人民法院可以拘传其到场。
3.限制出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被执行人为单位的,可以对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限制出境。
4.罚款、拘留
当被执行人不主动履行义务,并且在收到法院财产报告令后,具有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公司财产情况,或者通过与他人恶意串通,虚假诉讼行为等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进行处罚或者对公司法定代表人进行拘留。
5.追究拒执罪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因此,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若是公司构成拒执罪的,法定代表人将会被追究拒执罪,追究刑事责任。当然,那些挂名法人,并未实际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除外。
三、律师提醒
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当公司成为被执行人后,应当积极主动履行义务,配合法院执行工作,主动上报公司财产情况,并积极与申请执行人进行协商,达成执行和解。若是一昧地帮助公司转移财产、规避执行,在对公司作出处罚的同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会受到相应的制裁,届时将得不偿失。